人工培養(yǎng)泥鰍苗要注意什么,如何做?
胚胎發(fā)育的溫度與時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水溫 28 ℃ 內(nèi)呈負相關關系,即隨著水溫升高而時間減少。孵化率的高低與水溫呈正相關關系,以同一批卵進行對比試驗的結(jié)果是:水溫 15 ℃ 時為 80 % ; 20 ℃ 時為 94 % ; 25 ℃ 時為 98 % 。 泥鰍受精卵孵化水溫范圍為 18 一 31 ℃ ,適宜水溫為 20 一 28 ℃ ,最適水溫為 24 一 25 ℃ 。孵化時間隨水溫高低而不同 。即孵化時間與孵化溫度、孵化積溫呈負相關,水溫在 14 一 21 ℃ ,平均水溫 18 ℃ 時,受精卵出膜需 46 小時 45 分鐘;水溫在 21 一 24 . 5 ℃ ,平均水溫 22 . 5 ℃ 時,受精卵出膜需 30 小時 40 分鐘;水溫在 23 一 26 ℃ 范圍內(nèi),平均水溫在 24 . 5 ℃ 時,受精卵出膜需要 27 小時 40 分;而在水溫 25 . 5 一 29 ℃ 范圍內(nèi),平均水溫在 27 . 5 ℃ 時,受精卵出膜只需 22 小時。 泥鰍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質(zhì)向一端移動,形成胚盤。受精后 2 小時 15 分,當水溫 16 ℃ 時開始第一次卵裂而進入 2 細胞期。受精后 2 小時 30 分,當水溫 19 ℃ 時進行第二次分裂而進入 4 細胞期,也有個別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進入 8 細胞期。受精后 7 小時 15 分,當水溫 19 . 5 ℃ 時進入桑葚期,有的已發(fā)育到囊胚期。受精卵 10 小時 45 分,當水溫 17 ℃ 時,細胞逐漸下包,進入原腸初期,有的已發(fā)育原腸中期。受精后 28 小時 15 分,當水溫 14 ℃ 時,胚體形成,但尚未出現(xiàn)肌節(jié),。受精后 34 小時 40 分,當水溫21 ℃ 時,胚胎上形成13 個肌節(jié),眼泡出現(xiàn),尾部出現(xiàn) KuPffev氏泡。受精后 36 小時 15 分,當水溫 17 . 5 ℃ 時,肌節(jié)增多至 17 節(jié),耳囊出現(xiàn);有的已有 22 個肌節(jié),肌肉能夠輕微收縮,卵黃囊成為梨形。受精后 46 小時 45 分,當水溫 19 ℃ 時,心臟形成,每分鐘收縮 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頭部嗅囊長成,尾部脫離卵黃囊,能來回擺動。再經(jīng)過 2 小時,魚苗即從卵膜中孵出。 受精卵經(jīng)過 48 小時 45 分鐘以后,魚苗從卵膜內(nèi)孵出,全長達 3 . 5 一 3 . 7 毫米,肌節(jié)共 40 節(jié),軀干部 27 節(jié),尾部 13 節(jié)。體色呈透明狀,背部具有稀疏的黑色素。卵黃前端上方有胸鰭的胚芽。卵黃前端和頭部具有孵化腺。 2 對鰓絲裸露,可見到鰓絲內(nèi)有循環(huán)的血液;消化道呈直線形,位于卵黃囊的背部,末端(肛門)被鰭褶封閉。卵黃囊位長囊狀,前端膨大,緊貼腹部下方,與體軸平行排列。吻部突出,口未開啟;吻端具有黏著器官,鰍苗借以使身體懸掛在水草或石塊上。系統(tǒng)已形成,居維氏管在卵黃前端,比較粗大,因此和水的接觸面也較大,起著呼吸作用。 剛孵出的泥鰍全長 3 . 5 一 4 毫米,身體透明,不能自由活動,只能用頭部的吸附器附在魚巢或其他物體上,以腹部的卵黃為營養(yǎng)。經(jīng)過 3 天左右,卵黃被吸收完,苗體才能游動并開始攝食,此時應將其轉(zhuǎn)移到鰍苗池飼養(yǎng)。培育泥鰍苗種,土池比水泥池要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為泥鰍苗種提供更適口的開口餌料,土池水質(zhì)比水泥池更加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