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刮痧可除濕氣嗎(祛濕刮油茶)
1. 祛濕刮油茶
需要用剪刀或者石頭把外殼砸出一道裂縫;把角質(zhì)薄膜用手輕微的搓掉,露出來的灰色果核就可以食用了;
完全成熟的山茶果會自動裂開縫隙,比較容易剝開;
山茶果用滾燙的開水泡就會裂開
將經(jīng)過篩選的油茶青果放入烘干機內(nèi),用75-85℃的熱風(fēng)烘干,使油茶青果干燥除濕,干燥后的油茶青果立即輸送到冷干機中,速冷至20-30℃,冷熱溫差控制在50-60℃,經(jīng)過冷熱沖擊,油茶青果的外殼自然開裂...
2. 刮油除濕氣的茶
紅豆薏米茶可以排濕氣,菊花茶金銀花茶可以解暑,清熱解毒
3. 什么茶刮油祛濕
烏龍茶是我國特有的具有溶脂作用的半發(fā)酵茶。喝烏龍茶還可以刺激胰腺中脂解酶的活性,減少糖類和脂肪類食物的吸收,加速體內(nèi)產(chǎn)熱的增加,促進脂肪燃燒,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荷葉茶刮油效果好。具有清胃解毒祛濕的作用。它能增加人體腸道蠕動,幫助腸道排出廢物和垃圾,燃燒脂肪,對減肥有一定作用。
4. 去油刮油茶
工具/原料
清水 (1碗半 ),麻花 (1根 )
鹽 (適量 ),十三香 (適量)
芝麻 (適量 ),杏仁 (適量)
面粉 (3勺)
方法/步驟
1,
鍋內(nèi)倒入清水,燒水的同時開始面條糊,干面粉放入碗內(nèi),加清水?dāng)嚢瑁璧纳晕⑾∫稽c,勺或筷子是掛不住的那種
2
水開,倒入拌好的面糊,邊入鍋邊用勺攪動鍋內(nèi)的水,你會發(fā)現(xiàn)倒入面糊后,隨著攪拌,鍋內(nèi)開始成糊狀了
3
如果鍋內(nèi)的面糊開始冒泡,此刻關(guān)掉火,以防糊鍋
4
入鹽、十三香、芝麻、杏仁,攪勻后放入麻花再開火
5
邊煮邊攪動鍋內(nèi)的油茶,大約2分鐘左右麻花變軟,盛出,開始享用吧
6/6
覺得香味不足的朋友可以在出鍋時滴入幾滴香油
5. 刮油祛濕的茶葉
在六大茶類中,刮油效果當(dāng)屬青茶類(也叫烏龍茶)
我國的茶葉種類,按照發(fā)酵程度來區(qū)分,大致可以分為綠茶、青茶、白茶、黑茶、黃茶、紅茶等六大茶類系列。而這六大茶類中,刮油最厲害的當(dāng)屬烏龍茶了。
烏龍茶(oolong tea),亦稱青茶、半發(fā)酵茶及全發(fā)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jīng)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zhì)優(yōu)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chǎn)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chǎn)。烏龍茶除了內(nèi)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qū)。主要生產(chǎn)地區(qū)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xiàn)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閩北烏龍茶主要是大紅袍,大紅袍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馳名已久遠銷國內(nèi)外;閩南烏龍茶主要是產(chǎn)自安溪縣的鐵觀音,也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廣東的鳳凰單叢,是廣東潮州的特產(chǎn),近年來也受到了很多茶客的喜愛;臺灣主產(chǎn)洞頂烏龍茶以及東方美人茶。這些都是烏龍茶中的代表性品種,它們的刮油效果都相當(dāng)出色,不過據(jù)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茶葉中刮油最厲害的當(dāng)屬安溪鐵觀音茶葉。
6. 養(yǎng)生刮油茶
陟油茶為河南省武陟縣的特產(chǎn),是國內(nèi)素負(fù)盛名的風(fēng)味小吃,至今已有260多年歷史。遠銷港、澳,頗受僑胞歡迎。
原料配方:面粉5千克花生米1.5千克核桃仁500克玉米淀粉1千克芝麻1千克鹽500克香料粉(大小茴香、花椒、丁香、良姜、肉桂、草果、陳皮、砂仁共100克)上磨麻油600克花生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將面粉、玉米粉上籠蒸約40分鐘,攤開晾涼,把結(jié)塊的疙瘩捏散過篩;將芝麻過篩后炒成深黃色,再碾碎;將花生米用花生油炸焦,撈出晾涼去皮,壓成形如黃豆粒的粒子;將核桃仁碾成形如綠豆的小粒。
2.將鍋放火上,倒入面粉用小火炒出香味,再分三次加入麻油炒上色后,將花生米、芝麻、核桃仁、鹽、香料粉一起加入,繼續(xù)炒拌幾分鐘后出鍋,即成為可食用的油茶面。
3.食時可分沖食、煮食、沖食時,須先將油茶面用少量溫開水?dāng)嚢璩珊儆?00℃的開水沖入,順著一個方向攪成稀糊,即可對熱水食用。一般50克油茶面可對熱水400克。煮食時,先將油茶面用少量涼水?dāng)嚦珊?,再將糊攪入適量的開水內(nèi)煮一滾即成。
產(chǎn)品特點:咖啡色,乳狀稀汁,味道濃郁,咸甜適口,營養(yǎng)豐富。
主料:小麥面粉2300克 羊油1000克
輔料:花生仁(生)50克
調(diào)料:小蔥25克 姜5克 大蒜25克 花椒5克 各適量
制作工藝
1. 將羊油洗凈、切碎,放鍋內(nèi)在小火上煉成油,撈出油渣;
2. 再下入花椒、蔥、姜、蒜炸一下?lián)瞥?,去凈羊油膻味?/p>
3. 將花生仁放入,炸黃撈出;
4. 盆內(nèi)添水一碗,將羊油倒在水內(nèi),使油冷卻后倒出,翻過面將下邊的雜質(zhì)刮凈;
5. 面粉放鍋內(nèi),置文火上煸炒,見面粉七成熟,嫩黃色時,倒在案板上,用小掙面杖搟碎過籮;
6. 將花生仁剁成小粒;
7. 將羊油在小火上化開,晾至二成熱,將面粉和花生仁邊下邊炒,同油摻勻,用手端住鍋耳晃一會,使油、面凝固成塊,用小鏟攤平倒出;
8. 吃時用刀刮成面,每碗一兩多,在鍋內(nèi)打成糊,加鹽、蔥花少許。
工藝提示
1. 不用花生,代以核桃仁,去皮炸黃,摻入油面之中,滋味更美;
2. 鮮桔皮少許,切成細(xì)末,兌入糊中,桔香醇濃,更無羊油膻味。
食用方法
早餐|中餐|晚餐
健康提示
此品為冬令補品,宜作早餐。
食譜營養(yǎng)
小麥面粉:面粉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zhì),有養(yǎng)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臟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花生仁(生):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煙酸、維生素K、鈣、鎂、鋅、硒等營養(yǎng)元素,有增強記憶力、抗老化、止血、預(yù)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腸癌發(fā)生的作用;其性平,味甘;入牌、肺經(jīng);具有醒牌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調(diào)氣,清咽止咳之功效。
食譜相克
花生仁(生):花生不宜與黃瓜、螃蟹同食,否則易導(dǎo)致腹瀉;花生不可與香瓜同食。
歷史文化
油香味鮮,佐馓子同食,風(fēng)味更佳。
--------------------------------------------------------------------------------
擔(dān)擔(dān)油茶
原料配方:大米400克紅辣椒面10克糯米100克生姜25克標(biāo)準(zhǔn)粉250克蔥花25克菜油150克蘇打粉3克芝麻150克干淀粉25克腌大頭菜50克雞蛋15個川鹽75克麻油15克花椒5克
制作方法:
1.鍋內(nèi)放清水3千克,燒開后放入10克姜塊,一根生蔥(挽結(jié)),水沸撇去浮泡,撈去蔥、姜,然后將鍋端離火口10分鐘,再將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攪入水中。鍋再置旺火上燒開,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2.標(biāo)準(zhǔn)粉500克放鹽5克、蘇打3克,加清水200克,調(diào)勻揉好,靜置1小時,再搓成條狀,刷上菜油,盤條發(fā)汁。鍋內(nèi)放菜油燒至七成油溫時,將發(fā)汗后的面扯成50克重的節(jié),拉成細(xì)如麻繩的線條,卷曲入油鍋炸成油茶馓子。
3.菜油下鍋燒熟后,分別舀入花椒粒、辣椒面中,制成椒油、紅油。芝麻炒熟搟成細(xì)面,大頭菜剁面細(xì)粒,生姜15克剁成末。
4.吃時,先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散(每碗1個),再將油茶糊舀入碗中與蛋液和勻,放鹽、芝麻面、椒油、紅油、麻油、姜末、大頭菜粒及蔥花,油菜湖面上放入捏碎的馓子。
產(chǎn)品特點:味咸鮮香帶辣,宜早點、夜宵,冬季食之尤佳。
油茶
油茶原是河南武陟特產(chǎn),后傳入開封,成為一種頗受開封人喜愛的特色小吃。油茶原料為白面、花生米、黑芝麻及鹽。雖名為油茶,而實際并不用油,制法也極簡單。先燒一鍋開水,注入特制金屬大壺內(nèi),將壺口塞住。取適量的白面置瓷盆內(nèi),用冷水調(diào)勻,成稀面糊,再將食鹽、芝麻和泡好的碎花生米等放入。燒一鍋開水,趁熱倒入盆內(nèi),慢慢攪勻,使其成為半熟的油茶。再將半熟的油茶倒入鍋內(nèi),微火加溫,不能超過將滾未滾之時,亦即油茶最稠之時?;?,然后將壺中的熱水倒出,趁壺?zé)岬谷胗筒?,封好壺口,一壺濃香撲鼻的油茶便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