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縣茶油臺鎮(zhèn)新聞(咸豐縣茶葉)
1. 咸豐縣茶葉
1、茶葉末釉瓷器年代特征:從宮中傳世品來看,清代茶葉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所稍早,數(shù)量多、品種全,制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慶、道光、咸豐、光緒朝也有燒造,但不多!
2、雍正茶葉末釉瓷器特征:雍正茶葉末從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細膩,色澤幽靜勻潤,顏色多變,釉色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皮”。
3、乾隆茶葉末釉瓷器特征:乾隆茶葉末首先是胎體細膩,瓷質緊密,胎壁比雍正時略厚,釉面勻凈,有的帶棕眼和絲文,光澤瑩潤,釉面色調有深淺之分!
4清代晚期茶葉末釉瓷器特征:嘉慶初期茶葉末釉瓷器仍然延續(xù)乾隆的風格,有著較高的水準,嘉慶后期,瓷器質量開始下降。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仍有燒制,但是已經逐漸衰落。
2. 咸豐縣茶葉協(xié)會
林振傳: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傳承人
張成仁:滇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
鄒炳良: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
魏月德: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傳承人,鐵觀音始祖魏蔭第9代嫡孫
謝四十:黃山毛峰制作技藝傳承人,黃山毛峰傳統(tǒng)制作技藝第49代傳承人。
王順明:武夷巖武夷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武夷巖茶國家標準主要起草人。
戚國偉:西湖龍井茶(浙江?。┲撇璐髱?。
林乃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藝傳承人
3. 咸豐縣茶葉招標公告
有茶葉,紅衣花生,黃豆,土豆,玉米,稻谷,紅苕,磨芋。。。。。。等等還有好藥材白術。出名的生漆等等。
4. 咸豐縣茶葉工作局
郝家茶是綠茶
郝家茶莊采買加工江、浙和福建一帶的茶葉。咸豐年間由于受太平天國的影響,改采“兩湖茶”。以湖南安化、臨湘,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為主。就地加工的磚茶先集中于漢口,再水運到襄樊,再到河南唐河、社旗,經洛陽過黃河,經晉城、太原、大同至張家口。然后用駝隊在荒漠中行1000多公里至中俄邊境口岸恰克圖。再由恰克圖銷往俄國、歐洲和遠東地區(qū)。同時經包頭供應甘肅、新疆及哈薩克斯坦等地的邊民。輸出的貨物除磚茶外,還有綢緞、綾羅、絹紗等。從俄國輸入的主要是皮毛、呢子、毛毯、嗶嘰、鐘表、五金、玻璃器具等。郝家“萬勝通”“萬勝順”和“萬勝高”等當時以在國內銷售俄國貨為主。有人因此稱其為“羌貨莊”。此外,郝家商號同時在國內經營綢緞、海味、茶糖雜貨、煙和牛奶等。
5. 咸豐縣茶葉品牌
建甌北苑貢茶
北苑御茶(北苑貢茶)是指宋代貢茶,主產區(qū)在古代建安縣吉苑里,即今建甌市東峰鎮(zhèn)境內。 東峰種植茶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茶葉產區(qū)之一。據(jù)有關文字記載和當代茶學專家陳椽考證,在南北朝時(479-502年)建州就已有人工種茶和從事茶葉加工生產。至唐朝開元天寶間(713-755年)建州境內就已盛產茶葉,且茶葉制作已從草茶向蒸青茶過渡。
矮腳烏龍
建甌市東峰鎮(zhèn)產茶歷史悠久,是閩北烏龍茶的主產區(qū),所產的矮腳烏龍茶品質優(yōu)異,深受市場歡迎。目前,全鎮(zhèn)擁有茶園面積12900多畝,年產精制茶2500萬公斤。
據(jù)了解,東峰鎮(zhèn)桂林村至今還保存著擁有160年以上歷史的15畝茶園,種植的茶樹品種為矮腳烏龍。1990年9月,臺灣茶業(yè)界泰斗吳振鐸教授經過縝密的科學考證,確認桂林的矮腳烏龍為臺灣青心烏龍的祖樹,是臺灣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的祖籍園。為保存閩臺烏龍茶品種歷史淵源的見證,1991年6月,南平地區(qū)行政公署、福建省茶葉學會和建甌縣人民政府對這片茶園立碑保護。
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屬烏龍茶類。始產于百余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xiāng)大湖村一帶,現(xiàn)主產區(qū)建甌、建陽兩地。成品外形壯結勻整,尖端扭結,色澤砂綠油潤,中部近葉柄部分葉色暗綠并呈現(xiàn)白色斑點,俗有“晴蜓頭,青蛙腹”之稱;香氣濃郁芬芳,頗似蘭花香氣;滋味醇厚,入口濃厚之余有甘爽回味;湯色紅艷明亮,葉底柔軟紅邊明顯。
隆冬臘月,萬花冷寂,人們在欣賞水仙花婷婷綽約的美姿、沁人肺腑的馨香時,要是再沖泡水仙茶,品飲它那使人舌根留芳、香回九腸的天然蘭花珍味,真會怡興盎然、飄飄欲仙。
水仙茶是我國茶葉優(yōu)良品種之一,是福建烏龍茶類中的一顆明珠,如今已和閩南水仙花一樣,香飄萬里,譽滿中外。這種茶葉原產于閩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陽、建甌一帶就有這種茶樹,但人工栽培卻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間( 1662-1722)的事。清咸豐年間(1857年),永春仙溪鄉(xiāng)人鄭世報父子從閩北引種水仙茶與仙溪鼎仙巖,其后在永春及閩南地區(qū)傳播種植 永春水仙融合閩北和閩南烏龍茶制作工藝的優(yōu)點,使茶葉更耐泡、香氣更顯、滋味更醇、湯色更亮,形成風味獨特的“閩南水仙”,永春成為“閩南水仙”的發(fā)源地。
6. 咸豐縣茶葉鏈鏈長
茶葉草,學名:L.natans
整株沉水、挺水型植物。
產地:歐洲、亞洲南部、北美
是沉水浮標性水草,在絲狀莖上前后輪生6片針型葉,沒有根,葉片前端有時份為Y形。
草色為透明綠色,有近似鋸齒的托葉冠。低光下可以栽培,在弱酸性軟水中,會不斷從各莖節(jié)長
出側枝,當水質發(fā)生劇烈變化,或肥料不足時,容易枯萎,所以換水不可全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