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哪里有專門賣茶葉的
武漢哪里有專門賣茶葉的
武漢有以下專門賣茶葉的地方:
1、武昌紫陽路陸羽茶都,地址:武昌區(qū)紫陽路198號。
2、香港路茶葉市場,地址:香港路副食茶葉市場53號。
3、崇仁路茶葉市場,地址:硚口區(qū)京漢大道111號。
4、佳農茶葉市場,地址:高新區(qū)金利街16號。
5、華夏1號茶葉批發(fā)市場,地址:橋西區(qū)平安南大街153號。
景谷普洱茶的歷史文化
景谷普洱茶的歷史文化,景谷是云南普洱市的一個傣族彝族自治縣,歷史上是普洱茶主要產區(qū)之一。在茶葉的始祖、種植、加工、經(jīng)貿、商道、茶莊、企業(yè)、標樣、品牌等方面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值得挖掘弘揚。
一、茶葉始祖發(fā)現(xiàn)在景谷
木蘭是被子植物的代表,茶樹起源于第三紀寬葉木蘭,這已被學術界所公認。著名的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1978年正式由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描述發(fā)表,就發(fā)現(xiàn)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線。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時代定為漸新世,是第三紀晚漸新世植物群遺跡,距今約3540萬年,是以寬葉木蘭(新種)為主體的植物盆地芒線群化石,在地質古生物學上被稱為“景谷植物群”,僅見于景谷盆地,也是我國少見的漸新世植物群。
繼后,云南省地礦局區(qū)域地質調查所又在景谷芒線重測了該剖面,并于1982年命名為“三號溝組”。地層厚度大于1592米,時代修改為早中新世。據(jù)地質古生物學家調查考證后認為:我國木蘭化石只有兩個種,一是寬葉木蘭(新種),只產于云南景谷,其時代為第三紀晚漸新世;二是中華木蘭,產于云南的七個縣。其中就有普洱市的三個縣:景谷、景東、瀾滄。
中華木蘭較寬葉木蘭晚,時代為晚第三紀中新世,距今約2500萬年。由于景谷芒線埋藏最早的寬葉木蘭化石的出土,為引證茶樹的最原始產地在滇西南地區(qū)增添了古植物依據(jù)。地質古生物專家論證,茶樹即是由寬葉木蘭經(jīng)中華木蘭演化的結果。景谷是茶樹發(fā)源的一個中心地帶。
二、景谷茶葉的生長種植
景谷有野生大茶樹,栽培型大茶樹、古茶區(qū)。有關史料記載和調查證實,令正興鎮(zhèn)黃草壩村干壩子山嶺的大尖山、困莊大地、大水缸3處,有野生茶林2000畝,其間有許多數(shù)百年的大茶樹,困莊大地有一株樹高20米,基部干徑88N米,幅寬165米、樹齡約400多年。鳳山鄉(xiāng)順南光山的2300~2500米高的山上,有野生茶樹1000畝,與鎮(zhèn)沅田壩野生茶樹接壤。景谷鄉(xiāng)文山村大黑石巖山,有大黑龍?zhí)兑吧枇?000畝,茶樹干徑在30厘米以上,山下兩側為景谷、鳳山的茶葉產地。景谷鄉(xiāng)文東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畝,益智鄉(xiāng)大田村大綠山,有野生茶林500畝,可以說這些與茶樹起源地帶是密切相關的。
景谷的栽培茶歷史也是悠久的,正興鎮(zhèn)黃草壩董、楊二姓家就栽種有“南宋茶”。先為自種自食,以后漸為商品出售,至今已傳九代人了。景谷民樂鄉(xiāng)有百年以上的大村秧塔大白茶,有鐘山鄉(xiāng)勐麻、龍墉的太葉種茶山,有景谷鄉(xiāng)苦竹山、馬鹿山茶山。
民國時期,景谷街年銷茶100噸,民國26年(1937)銷售茶葉5500噸。景谷茶區(qū)以江河為中心的生產區(qū)域,在小黑江上游、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文紹河等流域的半山區(qū)或山區(qū)均為茶葉產區(qū)。民國23年(1934),景谷縣屬條區(qū)有8個區(qū)18個鄉(xiāng),成為云南著名茶區(qū)。1949年時,全縣有茶同11000畝,采摘面積10200畝,產茶128噸。
三、景谷茶葉的加工特點
清代民國以來,景谷茶葉的加工全部過程均為手工操作,茶農把茶葉從茶樹上采摘下來,先殺青、再揉捻,又曬干成毛茶。史料載日:“曬青茶乃普洱茶種類。農家采之、炒之、揉之、曬之而成。”
毛茶按采制季節(jié)分為春茶、二水茶、谷花茶、陽春茶四類。各類毛茶經(jīng)初加工后,還要進行人工揀剔,把老葉、粗茶、黃片、茶梗、雜物剔除,即為商品毛茶出售。曬青茶的手工加工方法,一直沿用到1952年。而精加工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有了,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創(chuàng)辦制茶作坊,用優(yōu)質曬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壓月餅形團茶,又名谷茶。光緒二十八年(1902),團茶運銷下關,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經(jīng)昆明、昭通運到四川敘府(今宜賓)、沱江一帶銷售。茶商大作廣告“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于是該茶暢銷無余,并被譽名沱茶,隨后又以產地稱為下關沱茶、云南沱茶。團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雛形,景谷成為云南沱茶的原產地。“景關茶”又叫“谷莊茶”,系用景谷曬青茶作原料,在下關加工,故稱“景關茶”,質量甚佳。
民國時期,景谷縣內有私人加工作坊15家,加工團茶(分四兩裝、五兩裝)、小餅茶(二兩裝)、大餅茶(八兩茶)、方茶、茶膏等。方茶模制有福、祿、壽、禧字樣和無字兩種,有字的為禮品茶、無字的為普通茶。團茶5個為筒,方茶四塊一包,小餅茶10個一筒,大餅茶7個為筒,故稱“七個餅茶”。大包裝,以竹籃內襯筍葉,分層裝實,封口成件,分類入倉待運。
新中國成立后,商業(yè)部確定景谷為邊銷茶產區(qū),1959年景谷縣茶廠在縣城建成,1960年初投產,以縣內原料加工心臟形寶焰牌緊壓茶,六、七十年代,景谷茶廠生產的“寶焰牌”緊茶,我看見內飛票為下關茶廠,實際是在景谷茶廠生產的,我親眼所見,專銷西藏。當時,我不理解這是什么意思,便問了我的老朋友——茶廠的李希白師傅,他對我說,“藏人認這個寶焰牌子”,他為我解開了這個謎案。李希白師傅之子李文慶先生,現(xiàn)在還保存有景谷縣茶廠生產的心臟形緊茶。
1978年,云南省定景谷邊銷茶為政治任務。1967年以后,景谷茶廠又制方塊緊壓茶,生產“景谷茶磚”,年加工成品250噸,調供下關茶廠原料150噸。1978年當年縣茶廠加工茶葉441噸,創(chuàng)最高水平。1980年調整產品結構,增加外銷茶品種,擴大內銷茶加工量。1960~1990年,30年間共加工邊銷緊茶7.497噸,年均加1250噸,為邊銷、內銷、外銷三大茶類之首。1979年,景谷縣茶廠用曬青毛茶5~10級作原料,制成普洱茶調供出口,1980年投入批量生產,1983年獲得了國家對外貿易部“出口產品,質量優(yōu)良”榮譽證書,1986年創(chuàng)年加工量2123噸的好水平。自1980年至1990年累計加工普洱茶成品1565噸,年均加式157噸。值得一提的是,省里過去制定的“滇青毛茶收購標準樣”,就是由景谷縣茶廠制樣的。上面我親眼所見的這些景谷茶葉加工特點值得繼承、弘揚和發(fā)展。
四、昔日的景谷茶葉經(jīng)貿
清代景谷的茶葉貿易為官商經(jīng)營,茶商多為官吏?!扒逵赫吣?1729)設普洱府,攸樂設同知,威遠(今景谷縣)、鎮(zhèn)沅、恩樂設流官,爭茶山之利?!边@是《滇云歷年傳》中的記載,說明當時景谷的茶葉產銷受官府控制。
到民同時期,景谷茶葉的貿易有較大發(fā)展,經(jīng)貿擴大,商家增多,自民國元年(1912)景谷區(qū)出現(xiàn)私營茶莊后,景谷街成了景谷、景東,鎮(zhèn)沅三縣的茶葉交易中心,每年春茶上市期間,舉辦“春茶會”,外地客商馬幫云集,周圍茶區(qū)振泰、塘房、民樂、鐘山、鳳山等地出產之茶,云集入市,交易興旺。據(jù)有關史料記載,民國9年(1920),縣屬茶區(qū),年產茶30萬斤,運銷滇西。景谷縣境內,每適牛羊街期,四山八路之茶匯集大街小巷,商農之間自由成交??h內茶葉購銷集市主要是景谷街、龍?zhí)两?、勐?民樂)街、海孜街、抱母街、威遠大街。
民國26年(1937),僅景谷街年成交茶葉1.1萬多老擔,成交額22萬銀元。民國36年(1947),景谷街年購銷0.8萬擔,春尖茶每擔購價200銀元,一擔茶換米最高930斤,最低500斤?,為茶價最好時期。交易的茶商有行商和坐商兩種,行商有來自四川、昆明、維西、宣威、騰沖、下關、新平、普洱等地的商人,多為季節(jié)性經(jīng)營,坐商有當?shù)刭Y本較大的富戶。民國時期,景谷曬青毛茶經(jīng)下關加工的“景關茶”。散銷至省內外藏區(qū),部份私營作坊加工團茶、餅茶、方茶,運銷省內外。昔日景谷茶葉的經(jīng)貿,在整個普洱茶市場中占有重要的份額。
五、歷史上的景谷茶馬古道
昔日景谷有東線、南線、西線、北線馬幫古道。東線即從景谷縣城發(fā)往威遠渡口、那養(yǎng)坡、猛丙、小白廟丫口、暖里、橄欖樹丫口、勐乃、高橋、芒谷、鐵廠、西薩到普洱,全程三個馬站(一個馬站30公里);再經(jīng)磨黑東上把邊江、通關、墨江、元江、揚武、峨山、玉溪到昆明,全程15個馬站,往返需時一個月,這叫“官馬大路”(從縣城到磨黑的馬道是由縣城經(jīng)鐵廠、寬宏、岔河、刮風丫口、黃粟山到磨黑,全程4個馬站)。
南線即從縣城到勐主,從勐主到思茅。從勐主到瀾滄。西線從縣城到臨滄,從縣城到勐戛、雙江。北線從縣城沿官馬大路經(jīng)芒冷、芒玉、龍?zhí)两?、文連至景谷街,又經(jīng)振泰草皮街、里崴、文井至景東,再往南澗、彌渡、到下關、中甸、德改達西藏。滇西后路馬道中的景谷茶葉出境運銷,多走東線和北線兩條“宮馬大路”。
六、1949年后的茶企業(yè)
1959年景谷縣茶廠建成,1950年初投產,主要加工邊銷緊壓茶,當時有廠房面積1200平方米,備有分篩、風選、土烘房、蒸茶、壓茶等加工機械10多臺,職工7C多人,為國營企業(yè)。
1980年隨市場的變化,加工經(jīng)營范圍擴大為邊銷、外銷、內銷3大類,1981年茶廠原屬縣茶葉公司,實行加工經(jīng)營獨立核算。1986年深化改革,與茶葉公司合并經(jīng)營核算,成為收購、加工、經(jīng)營的中型企業(yè)。
1987年調整關系,歸縣計經(jīng)委領導,實行承包經(jīng)營,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當時茶廠有建筑面積1.12萬平方,其中生產用地5524平方米,職工109人。加工機械有3S臺。年可加工茶750噸,實際加工量1988年這511.3噸。1990年完成加工量392噸。加工經(jīng)營產品有:出口普洱茶、邊銷緊壓茶、內銷花茶、配茶、普洱大葉青、春尖、春蕊等17個花色品種,產品銷往港澳地區(qū)及省內外市場。1990年8月在縣城北郊石板村建年加工成品1750噸的精制茶廠,1992年投產,生產15年后的2007年,景谷縣茶廠拍賣給云南茶馬司茶葉有限公司經(jīng)營。
景谷縣還有民營企業(yè)“景谷白龍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景谷萬潤利茶葉有限公司”、“景谷大白茶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制企業(yè))等。大白茶公司主要開發(fā)云南大葉茶種地方優(yōu)良群體品種獨特的,以“秧塔大白茶”為原料的大白茶貢品系列產品。
七、開發(fā)發(fā)展前景
景谷茶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是深厚的,開發(fā)好茶葉始祖(景谷寬葉木蘭化石)之源,可以擴大在國內外的地位和知名度,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謴蜕a好清代景谷“谷茶”(月餅形團茶),以及三十多年前生產的心臟形緊茶、“景谷磚茶”,可以擴大對海內外的銷售面。近年臺灣出版的《普洱壺藝》上就有景谷茶廠“七九景谷磚”的照片圖樣,還有多位臺灣茶人對品味景谷茶磚的贊語。文/黃桂樞!獨家首發(fā),轉載請注明來自www.puercn.com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