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花是什么
一為七葉樹的花,二可能是七葉一枝花
七葉樹 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別名:桫欏樹、梭欏子、天師栗、開心果、猴板栗
科屬:七葉樹科(Hippocastanaceae),七葉樹屬
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可達(dá)25m。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小枝粗壯,栗褐色,光滑無毛;冬芽大,具樹脂。掌狀復(fù)葉對生,小葉5-7片,倒卵狀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8-16cm,先端漸尖,基部鍥形,緣具細(xì)鋸齒,側(cè)脈13-17對,僅背面脈上疏生柔毛,小葉柄長5-17mm?;ㄐ?,花瓣4,不等大,白色,上面2瓣常有桔紅色或黃色斑紋,雄蕊通常7;成直立密集圓錐花序,近圓柱形,長20-25cm。雜性(花序基部多兩性花),白色,芳香。蒴果球形或倒卵形,密生疣點,直徑3-4cm,黃褐色,粗糙,無刺,也無尖頭,內(nèi)含1或2粒種子,形如板栗,種臍大,占種子一半以上?;ㄆ?月;果熟期9~10月。
產(chǎn)地:
中國黃河流域及東部各省均有栽培,僅秦嶺有野生;自然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之山地。
習(xí)性:
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也能耐寒;喜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之土壤。深根性,萌芽力強(qiáng);生長速度中等偏慢,壽命長。
用途:
七葉樹樹干聳直,樹冠開闊,姿態(tài)雄偉,葉大而形美,遮蔭效果好,初夏繁花滿樹,蔚然可觀,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樹種,四大行道樹之一(國外主要是其同屬種歐洲七葉樹)最適宜栽作庭蔭樹及行道樹。
在我國,七葉樹與佛教有著很深的淵源,因此很多古剎名寺如杭州靈隱寺、北京臥佛寺、大覺寺中都有大樹栽植。在建筑前對植、路邊列植,或孤植、叢植于山坡、草地都很合適。為防止樹干遭受日灼之害,可與其他樹種配植。
七葉樹種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澀,需用堿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
繁 殖
主要用播種繁殖,10月采種后應(yīng)立即播種,種子干燥后容易喪失發(fā)芽力。幼苗出土力較弱,播種覆土不宜過深,播后25~30天發(fā)芽,苗期需適當(dāng)遮陰。
栽 培
栽植前應(yīng)施足基肥。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修剪整形。天氣干旱時,應(yīng)注意澆水。成年樹每年冬季落葉后應(yīng)開溝施肥,以利翌年多發(fā)枝葉,多開花。
病蟲害
主要有葉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毛蟲和金龜子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殺。
應(yīng) 用
七葉樹樹形美觀,冠如華蓋,開花時碩大的白色花序又似一盞華麗的燭臺,蔚為奇觀,在風(fēng)景區(qū)和小庭院中可作行道樹或骨干景觀樹。
七葉一枝花
【別名】 華重樓、七葉樓、鐵燈臺、草河車。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華物理學(xué)樓RarischinensisFranch.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葉5~8片輪生于莖頂,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7cm,寬2.5~5cm。花梗從莖頂抽出,通常比葉長,頂生一花,寬1~1.5mm,長為萼片的1/3至近等長;雄蕊8~10,花藥長1.2~2cm。蒴果球形?;ㄆ?~7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下蔭處或溝邊的草叢陰濕處。主產(chǎn)廣東、廣西、江西、福建、陜西、四川。
【采制】 同云南重樓。
【性狀】 根莖類圓錐形,常彎曲,直徑1.3~3cm,長3~8cm。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具斜向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突起不明顯,莖痕半圓形或橢圓形,略交錯排列;頂端有凹陷的莖殘基,或有芽痕。質(zhì)較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粉質(zhì),少數(shù)部分角質(zhì)。氣微,味苦。化學(xué)成分含多種甾體皂甙,為薯蕷皂甙元(diosgenin)和偏諾皂甙元(pennogenin)的二、三、四糖甙。
【性味及功能主治】同云南重樓。
【植物形態(tài)】①七葉一枝花(《本草蒙筌》) 多年生直立草本,全體光滑無毛,高30~100厘米。
根莖肥厚,黃褐色,結(jié)節(jié)明顯,具鱗片狀葉及眾多須根。
莖單一,青紫色或紫紅色,直徑約1厘米,基部有膜質(zhì)葉鞘包莖。
葉輪生莖頂,4~9片,通常為7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9~23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全緣,基部楔形,膜質(zhì)或薄紙質(zhì),綠色,有時下面帶紫色;主脈3條基出。
花單生頂端,花梗青紫色或紫紅色;外列被片綠色,葉狀,4~7片,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漸尖;內(nèi)列被片與外列同數(shù),黃色或黃綠色,線形,寬約1毫米,一般短于外列被片:雄蕊數(shù)與花被片同,花絲扁平,長3~5毫米,花藥線形,金黃色,縱裂,長于花絲2~3倍,藥隔在藥上略延長、或無;子房上位,具4~6棱,花柱短,先端4~7裂,向外反卷;胚珠每室多數(shù)。
蒴果球形,熟時黃褐色,3~6瓣裂,直徑2~2.4厘米,內(nèi)含多數(shù)鮮紅色卵形種子。
花期4~7月。
果期8~11月。
生長于山區(qū)山坡、林下或溪邊濕地。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廣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