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蜜蜂的小知識。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zhì)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蜜蜂屬完全變態(tài),一生要經(jīng)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tài)。 在蜜蜂社會里,它們?nèi)匀贿^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chǎn)卵繁殖后代,同時“統(tǒng)治”這個大家族。蜂王雖然經(jīng)過交配,但不是所產(chǎn)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據(jù)群體大家族的需要,產(chǎn)下受精卵將來發(fā)育成雌蜂(沒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產(chǎn)下末受精卵,將來發(fā)育成雄蜂。當這個群體大家族成員繁衍太多而造成擁擠時,就要分群。分群的過程是這樣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臺,蜂王在王臺內(nèi)產(chǎn)下受精卵;小幼蟲孵出后,工蜂給以特殊待遇,用它們體內(nèi)制造的高營養(yǎng)的蜂王漿飼喂,待這個小幼蟲發(fā)育為成蟲時,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領一部分工蜂飛去另成立新群。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飼養(yǎng)的益蟲。在飼養(yǎng)過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則會有一個蜂王帶領一批工蜂離開蜂巢飛走而損失蜂群。養(yǎng)蜂者用人為辦法生產(chǎn)蜂王漿,實際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臺,放入蜂箱內(nèi),供蜂王產(chǎn)卵,待小幼蟲孵出,工蜂們用蜂王漿飼喂時,養(yǎng)蜂人即將蜂王漿取出。實際上養(yǎng)蜂人使用的是騙術,可見就連聰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騙的時候。 雄蜂數(shù)目很多,在一群體內(nèi)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后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懶漢。日子久了,眾工峰就會將它們驅(qū)逐出境。養(yǎng)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內(nèi)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 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shù)量最多。養(yǎng)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jié)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采粉、釀蜜外,筑巢、飼喂幼蟲、清潔環(huán)境、保衛(wèi)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從春季到秋末,在植物開花季節(jié),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閑時期。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nèi)的低溫,對蜜蜂是不利的,因為蜜蜂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改變。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辦法抵御嚴寒。當巢內(nèi)溫度低到13℃時,它們在蜂巢內(nèi)互相靠攏,結(jié)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結(jié)團越緊,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溫過多。據(jù)測量,在最冷的時候,蜂球內(nèi)溫度仍可維持在24℃左右。同時,它們還用多吃蜂蜜和加強運動來產(chǎn)生熱量,以提高峰巢內(nèi)的溫度。天氣寒冷時,蜂球外表溫度比球心低,此時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鉆,而球心的蜂則向外轉(zhuǎn)移,它們就這樣互相照顧,不斷地反復交換位置,渡過寒冬。在越冬結(jié)球期間它們是怎樣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聰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們不需解散球體,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過互相傳遞的辦法得到食料。這樣可保持球體內(nèi)的溫度不變或少變,以利于安全越冬。了解蜜蜂其他蜜蜂蜜蜂總科包括了近 20%的膜翅目昆蟲。所謂膜翅目昆蟲是指那些頻繁變態(tài)、長著膜翅以及能夠舔弄和研磨的口器的昆蟲。蜜蜂總科包括兩萬個種類,都以花蜜和花粉為食。其中大部分是獨棲的,也有一些正處在群體生活的起始階段。不過,沒有任何一個種類像蜜蜂科的高級蜜蜂那樣過著嚴密的群體生活。蜜蜂科是惟一營社會生活的蜜蜂,其中包括蜜蜂屬、熊蜂屬和無蟄蜂屬。蜜蜂屬 這一屬有4種,都是社會昆蟲,過群體生活。它們分布在全球各地,通過分蜂增加數(shù)量。這一屬的蜜蜂都通過舞蹈為同伴指示蜜源地。 印度巨蜂、花蜂和印度蜂都在亞洲棲息,而且都懸空筑巢。印度巨蜂十分好斗,它們叮蟄是非常可怕的。印度巨蜂在大樹枝上筑巢,它們的巢是一排蜂房,長0.75―1米。 花蜂也稱為“侏儒”蜂,身體只有蜜蜂的一半大,不過色彩斑斕。它們的巢也只有一排,不過小巧玲瓏,寬8厘米、長12厘米。 印度蜂是與蜜蜂最相像的一種蜂。蜂的4個種類分布在全球各地,它們各有不同的棲息習慣。其中3種在亞洲棲息,它們懸空筑巢。印度巨蜂喜歡高山生活,它們可以在海拔2000米的高度棲息,這種蜂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菲律賓一帶?;ǚ錀⒌夭怀^海拔500米,其分布區(qū)域與印度巨蜂相同。印度蜂分布在亞洲的廣大區(qū)域,其中包括中國以及西伯利亞的一部分地區(qū)。 第4種就是蜜蜂。這種蜂在西方分布最廣。它們棲息在好幾個歐洲國家 (西班牙、英國、德國和法國),在這些國家它們還成為馴養(yǎng)的家蜂。它們也棲息在非洲。伴隨著殖民運動,蜜蜂也來到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它們在天然洞穴或人工蜂箱中筑巢,而且也很適應高山生活。傳授花粉 高等植物繁殖的惟一途徑是傳粉,即雄蕊的花粉傳授到雌蕊上。風媒植物是由風傳粉的,然而80%的高等植物是蟲媒植物,也就是說它們依靠昆蟲傳粉。家蜂承擔了65%―95%的蟲媒任務,但是最活躍的傳粉能手是切葉蜂等獨棲蜂。人們認為蜜蜂傳粉所帶來的經(jīng)濟收益遠不止產(chǎn)蜜天敵和寄生者 蜜蜂是不少天敵的美食,不過任何天敵都不可能因吞食了幾只蜜蜂而把整群蜜蜂毀滅。蜜蜂的天敵是燕子、蜂虎、山雀等食蟲鳥類。如果冬天十分嚴寒,綠啄木鳥就會用強有力的喙啄穿蜂巢,啄食閉門過冬的蜜蜂。猛禽中的蜂鷹由于羽毛密實因此不怕叮蟄,它們搗毀蜂巢啄食蜂卵和幼蟲。有些昆蟲也是蜜蜂殺手,它們叮蟄和殺死蜜蜂。泥蜂就是其中之一。它們長得像大胡蜂,抓住蜜蜂后先擠壓腹部取出全部花蜜,然后把蜜蜂殘體留給自己的幼蟲當糧食。蜻蜓是一種可怕的食肉昆蟲,它們也把蜜蜂當作美食。蜘蛛張網(wǎng)捕食蜜蜂,蟹蛛在花冠里設陷阱捕捉蜜蜂,圓網(wǎng)蛛則“守網(wǎng)待蜂”。 另外一些動物則對蜂巢、蜂蜜等蜜蜂的勞動成果感興趣。胡蜂覬覦蜂巢中儲存的蜂蜜,一種叫蜂巢蛾的蝴蝶將卵產(chǎn)在蜂巢內(nèi),毛蟲則借助弱勢蜂群的蜂房結(jié)網(wǎng)。一種諢名為“蜂虱”的雙翅類昆蟲寄生在蜜蜂尤其是蜂王身上,它門迫使受害者吐出食物。最可怕的是由一種單細胞生物引起的蜂孢子病,還有菌類引起的曲霉病,曲霉病能使蜜蜂的呼吸系統(tǒng)癱瘓和眼睛失明。在哺乳動物中,熊是蜂蜜美食家。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