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法不講究的茶葉(泡法不講究的茶葉有哪些)
泡法不講究的茶葉有哪些
全是尖尖的茶葉不耐泡的主要原因是茶葉太嫩了,導致浸出物釋放較快。
決定茶葉耐泡的因素
1
葉片的老嫩及完整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三葉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葉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釋放越緩慢,皮糙肉厚嘛(這點涉及到揉捻,下面會講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紅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
毛茶制程中揉捻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細胞壁破損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釋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3
泡茶對耐泡度的影響
這里有三個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則越耐泡;出湯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水溫的高低也能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溫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則越高。
4
茶樹的樹齡及生態(tài)環(huán)境
這兩個指標是息息相關的,樹齡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才是決定性因素,樹齡的討論必須是在同等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條件下才有意義,在同等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樹大根深的古樹自然占盡優(yōu)勢,小樹臺地也只能有所不及了。
5
茶葉中葉片的含量
很多茶友分不清茶葉和葉片有什么不同,茶葉不都是葉片嗎?其實茶友沖泡的茶葉中,分為枝梗、葉脈和葉片三個“零部件”。以鐵觀音為例,如果您喝的是第一代茶葉毛茶,它的零部件主要構件份額比例約為枝梗50%、葉脈(內梗)20%、葉片30%,這樣的茶葉茶湯的滋味以梗味為主,最不耐泡,沖泡四五遍后,枝梗中和葉脈中的雜味都泡出來,剩下的葉片由于比重較少,泡出的湯水滋味就相當不足;如果您喝的是第二代茶葉凈茶,它的零部件主要構件份額比例約為葉脈(內梗)30%、葉片70%,這樣的茶葉茶湯的滋味為內梗和葉片混合為主,較為耐泡,沖泡七八遍后,還能有余香。
六大茶類的泡法和品茶方法
1、介紹茶具,包括茶藝六件,隨手泡,茶六用、茶荷、茶船、紫砂壺、品茗杯、聞香杯。
2、觀賞干茶,好茶讓大家觀賞茶的外形。
3、溫壺,先將紫砂壺用開水燙熱。
4、溫杯,將溫壺中的水倒入品茗杯中燙熱,注意要以上下起伏連貫不斷的水線給人勾畫出山水畫景。
5、洗茶,目的是使茶葉逐漸舒展,茶香散發(fā)。
6、再次溫杯,將溫過的茶湯倒入聞香杯中,分杯入杯。
泡法最講究的是什么茶
悶泡本質是讓茶葉和熱水長時間接觸,不斷釋放茶味物質。出門在外,泡茶條件有限,隨身攜帶保溫杯泡茶,悶泡時間過長實屬客觀無奈之舉。而在蓋碗泡白茶時,注入沸水后遲遲不倒出茶湯,純粹是主觀意愿影響。畢竟,用蓋碗泡白茶時,快出水才是王道。
茶葉的泡法有幾種
1、祁門紅茶;
2、凍頂烏龍茶;
3、武夷大紅袍;
4、太平猴魁;
5、黃山毛峰;
6、六安瓜片;
7、西湖龍井;
8、洞庭碧螺春;
9、安溪鐵觀音;
10、君山銀針。
沖泡茶十個步驟名稱:
1、備茶,飲茶習慣,來選擇適合的茶葉,如果是女性的話建議飲用溫性茶,而男性的話建議飲用綠茶。
2、擇器 之后就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和場所來選擇要使用的茶具,注意在選擇茶具的時候,最好是選擇茶葉相匹配的茶具。
3、潔具 需要先使用熱水將茶具沖洗一遍,這樣不僅是在給茶具進行清潔,有效去除茶具中的異味,更是為了給茶具預熱,所泡出的茶湯也會更香。
4、候湯 這一步是將水煮至沸騰,根據所選茶葉適宜沖泡的溫度,等待水溫降低,如果選擇的茶葉是比較新鮮細嫩的,則水溫就需要更低?! ?/p>
5、置茶 將茶葉按照最佳的比例投入茶壺中,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經驗而定,不過最好是按照最佳比例進行投茶,這樣泡出的茶湯會更濃郁。
6、潤茶 之后倒入三分之一的水對茶葉進行潤茶,這個時候的茶香會借水而發(fā),香氣濃郁撲鼻?! ?/p>
7、沖泡 選擇恰當合適的方式向杯中注水,注意注水的時候水流不能斷,根據茶葉的種類和個人飲茶的習慣來控制浸泡的時間?!?/p>
8、斟茶 這一步就可以將茶湯均勻分入品茗杯中,最好是注入七分滿,留三分,但如果采用的是單杯泡法是不需要此步驟的?! ?/p>
9、奉茶 將泡好的茶湯雙手依次敬奉給客人,行伸掌禮邀請客人用茶,用雙手奉茶也顯示出主人對客人的重視?! ?/p>
10、品飲
品茶湯前,先聞香,感受茶香所帶來的香氣,再賞茶,觀察茶葉在杯中飄舞的姿態(tài),最后再來品味茶湯,感受茶湯醇厚的口感?! ?/p>
茶葉泡茶的正確方法
茶水喝下后應及時添加,如果是玻璃杯泡茶,當茶水剩下三分之一時就需要添加了。
如果是小的品茗杯添茶,應該先給客人、長者、上司添茶,再給主人、晚輩、下屬添茶;添茶應該給每個客人的茶杯中都要添,不要看到有客人杯中的茶沒喝就不加,這是失禮的,沒喝的少添加些就可以了。
當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沖泡茶的人オ可以飲用,否則就是對客人不敬。
當給客人斟茶、添茶時我們應該注意需要低斟茶,免得散失茶的香氣和滋味。要距離茶杯大概一厘米,不要過高,也不能過低或碰到茶杯,避免發(fā)出聲響。
泡法不講究的茶葉有哪些品牌
1.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是由福建安溪當地茶農于1725-1735年間發(fā)明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一種制作方式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烏龍茶類的代表品種,因紫紅色的嫩芽、葉尖向左稍歪略微下垂而有了紅芽歪尾桃的美稱。
2.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主要產自福建閩北武夷山一帶的中國傳統名茶,是一種帶有明顯巖骨花香品質特征的極品烏龍茶類,而這種半發(fā)酵的青茶,在制作方式中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成品具有似蜻蜓頭的外形,鐵青帶褐油潤的色澤使得它成為中國特產名茶。
3.大紅袍
大紅袍是原產于福建武夷山的優(yōu)質烏龍茶類,也是擁有綠褐鮮潤色澤、條索緊接的外形的中國特種名茶,而這種茶葉因具有馥郁持久蘭花香的特點使得該茶品質突出,在沖泡后橙黃明亮的湯色常喝具有消食去膩、減肥健美、解熱防暑的功效。
4.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是原產于1796年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區(qū)的白茶品類,也是因滿批白毫的挺直似針的外形而有了茶中美女、茶王的美稱,成品長約三厘米的茶葉外形密被白毫,色白如銀,常飲具有退熱祛暑解毒的功效。
5.本山茶
本山茶是一種早在1937年的《安溪茶業(yè)調查》中出現的中芽種無性系品種,也是具有明顯波浪葉緣、薄而質脆的葉片的鐵觀音的近親品種,而這個因優(yōu)良的質量、中等的品質、較強的適應性和長勢使得成為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6.永泰綠茶
永泰綠茶是產自有著“后花園”雅稱福州永泰縣的綠茶品類,因這里深厚肥沃的緩坡崖隙的土壤和溫和濕潤的氣候使得這里利用獨特加工方式產出的茶葉,具有綠潤的色澤和附帶花香的香氣,在經過沸水沖泡后具有嫩綠明亮的湯色和鮮醇甘爽的滋味。
7.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是主要產自福建永春縣海拔600-900米高山處的茶品種,因茶葉外形類似佛手而得名,這種具有柔軟綿韌的質地、紫紅靚麗的嫩芽的茶葉在沖泡后會散發(fā)出沁人肺腑、馥郁悠長的香氣,金黃透亮的湯色在入口后,會品嘗到芳醇甘爽的滋味。
8.武夷紅茶
武夷紅茶是一種會散發(fā)出獨特韻味伴隨著花果香味的全發(fā)酵茶,也是距今有著400多年制茶歷史的古老的紅茶品種,而近些年在市場上火爆的金駿眉紅茶就是武夷紅茶品類下的徹夜品種。
9.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是主要產自福建省寧德西安福鼎市的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是具有性清涼、消暑解毒、消熱降火的白茶特點的茶類,而這個有著墨綠或灰綠的色澤的茶品種,在經過沖泡后會聞到伴有花香的濃郁持久的香氣,入口后具有甘醇爽口的口感。
10.漳平水仙茶
漳平水仙茶是產自福建省漳平市的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而這個茶類品種主要產自漳平的九鵬溪地區(qū),此處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這個烏龍緊壓茶類具有獨特的清高悠長的香氣、醇爽細潤的滋味,這個具有久飲多飲不傷胃特點的茶曾先后獲得多項博覽會的金獎,并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
茶葉有什么講究
1、我們先明確什么是茶道?
提到“茶道”,我不得不聯想到另一個茶文化的詞”茶藝”。兩個都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藝“是制、烹、品茶等藝茶術。”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
”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是無形的。
2、茶道有什么講究?
茶道是有講究的,在讀《紅樓夢》時,就對曹雪芹筆下的妙玉的品茶之道印象較深,自己對茶道的認識也起于此?,F摘抄有關段落如下,供大家分享:
a、嫌劉姥姥喝過的茶杯臟,吩咐人擱在外面,不要了。
b、請喝茶時,給寶釵用的是“弧爬簞”。
c、繪黛玉用的是”點犀盞“,笑斥黛玉是俗人,將梅花雪水誤識為”舊年雨水“。
d、給賈寶玉自己平時常用的茶杯綠玉斗,笑罵寶玉海飲的行為,講品茶之道。
e、品茶之道為:”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這些是妙玉高潔脫俗的品行特征??勺屛覀冋J識到古代人喝茶有多講究。
茶道最基礎知識有
一、茶煎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煮,有時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二、斗茶道
斗茶道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形式。通過將茶面湯與花進行比較,品嘗、鑒賞茶湯,來確定品茶藝術的品質。斗茶又稱茶戰(zhàn)。茶的色、香、味俱佳者是斗茶者的最后勝利。
三、工夫茶道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qū)(一般在南方)流行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四、茶道的重要理念
1、天人合一。道家哲學注入“茶道”中,確立了”茶道“的靈魂。
2、尊人。其思想表現形式常見于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
“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身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三者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子手法叫”三才合一“。
3、貴生。是道教注入茶道的功利主義思想。受道教崇尚健康、養(yǎng)生、享受健康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的功徳“,即:茶的養(yǎng)生作用和茶的快感和營養(yǎng)作用。
以上回答,不足之處,請指正。
泡茶法有什么
正確泡茶的方法
1、正確泡茶的方法之綠茶
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fā)散失。
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沖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fā)黃。
2、正確泡茶的方法之烏龍茶
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沖,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后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泡烏龍茶最好用紫砂壺,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蓋。
3、正確泡茶的方法之紅茶
新鮮的冷水注入煮水壺里煮沸:因為水龍頭流出來的水飽含了空氣,可以將紅茶的香氣充分導引出來,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保溫瓶內的熱水,都不適合來沖泡紅茶。注入正滾沸的開水,以漸歇的方式溫壺及溫杯,避免水溫變化太大:一般茶壺的造型,都有一個矮胖的圓壺身,是讓茶葉在沖泡時有完全伸展及舞動的空間。
謹慎斟酌茶葉量:沖泡濃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約2.5G的茶葉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紅茶,建議最好以2杯的紅茶葉量(約5G)來沖泡成2杯,較能充分發(fā)揮紅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續(xù)杯樂趣。將滾水注入壺里泡茶:水開始沸騰之后約30秒的時間,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幣大小的圓形時,來沖泡紅茶,最適合不過的了。
泡茶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倒茶之法
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雙手奉出才為敬;持杯時不能抓杯口;不要邊奉茶邊說話,以防唾沫濺入杯中。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
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順序,先長后幼、先客后主,
泡法不講究的茶葉有哪些品種
茶葉泡不開,通常與水溫過低有關,沖泡水溫不夠時,茶葉不容易泡開。不同的茶葉需要用不同的水溫來沖泡,對于細嫩的綠茶、黃茶,比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君山銀針,一般用85度左右水溫沖泡,不宜低于80度
對于半發(fā)酵的烏龍茶、全發(fā)酵的紅茶,以及后發(fā)酵的黑茶、普洱茶,沖泡水溫不宜低于90度,甚至可以直接用100度沸水沖泡。如果水溫不足,不但茶葉泡不開,茶香、茶味也不容易泡出來。
除了水溫的因素,茶葉泡不開也可能與工藝有關。當茶葉壓制的太緊了,比如老茶頭,是不可能泡開的,沒泡開是正常現象;緊壓茶需要先用專門的茶刀或者茶針撬散,如此才容易泡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