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吃的什么茶油(宋朝怎么吃茶)
1. 宋朝怎么吃茶
唐朝時的喝茶方式,主要是“煎茶法”。即是將制好的茶餅拿去炙烤,然后研磨成粉末待用,另一邊煮泡茶的水,在第一次沸騰時加入鹽,再次沸騰時加入茶末,等再次沸騰時倒出飲用。唐朝煎茶法需要的工具較為繁瑣,禮節(jié)性較強,講究用水與沏茶步驟,往往一次煮成茶水,僅能分得二到三人飲用。
“點茶法”與“煎茶法”對于茶餅也是同樣的炙烤研磨。但是宋代的“點茶法”的茶末放置在每位飲用者的茶盞中,而不是直接放在煮水的壺中。并且會用茶筅慢慢攪拌茶末,最后將煮沸的水導入茶中,完成一杯清香的茶飲,原理與今天的速溶咖啡有些許類似。
“點茶法”是中國古代沏茶方法與茶文化發(fā)展的一次高峰,而“點茶法”的出現(xiàn)與宋朝的文化、經(jīng)濟繁榮密不可分。
2. 宋朝吃的什么茶
廣西產茶歷史悠久,地域茶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色。其中產于廣西修仁(現(xiàn)廣西荔浦市修仁鎮(zhèn))的修仁茶是宋代時的廣西名茶,亦稱大瑤山茶。屬于有性系品種,內含物豐富,含有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堿,多糖等化學成分,具有祛濕,消除疲勞,除油去膩,促進消化,殺菌消炎,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等功效。
3. 宋朝人怎么喝茶
?湯花變幻說點茶? 之一
從 : 西晉杜育"煥如積雪" 到明代文必正 "淺甌吹雪"
戲看一盞湯花的千年變幻
唐 陸羽 《茶經(jīng)·五之煮》:“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睆臎i至餑,從餑至花,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是一個一盞茶湯從水到乳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水乳交融,會出現(xiàn)水乳交融奇觀,一條,甚至多條水乳交融線隨著外力的變化,時隱時現(xiàn),構成一幅須臾散滅而隨時出現(xiàn)的圖案,產生湯紋水脈之茶變之變的湯花變幻現(xiàn)象。
這種一盞茶湯在外力作用下,使茶葉內含物某些物質在狀態(tài)和形態(tài)上發(fā)生變化,是在茶湯的沬……餑……花變化過程中湯紋水脈產生須臾散滅茶變之變的物理變化現(xiàn)象。
五代十國(公元891~979)時期,有陶谷(公元970年前)記載: ”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謂茶百戲”。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這種茶湯湯花的變幻現(xiàn)象。
一盞茶湯的湯花變幻過程中,在某一階段所展示的茶變之變。是依據(jù)飲茶方式改變而變化的,而一盞茶湯的湯花分別存在于三個不同品飲方式的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唐代的煮茶法時期。
第二個時期,宋代的注點法時期。
第三個時期,明代的撮泡法時期。
三個時期相互交錯,相互補充,互為發(fā)展。而毎個時期的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又留下了點滴印記。
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以唐代陸羽?茶經(jīng)?為代表煮茶法所點化的茶湯湯花變幻。如 :
1.元 稹 : "碗轉曲塵花"。
2.皎 然 : "箸碗聚生花"。
3.王 維: "箸處是蓮花"。
4.白居易:"沬下曲塵香,花浮魚眼沸"。
"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5盧 仝:"白花浮光凝碗面"。
第二個時期,這個時期是以趙佶?大觀茶論?"注湯擊拂"為代表的注點法所點化的茶湯湯花變幻。如:
1.呂愿中 : "茗碗已驚浮雪浪"。
2.蔡 襄 :"獨對炎暉看雪花"。
3.歐陽修 : "試目向空看乳花"。
4.楊萬里 : "吹作春風白雪花"。
5.趙 佶 : "捧甌相近比瓊花"。
第三個時期,這個時期是以明代朱權 ?茶譜?"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撮泡法所點化的茶湯湯花變幻。
如:
1.朱 權著?茶譜?,詳細介紹撮泡之法 : "命一童子設香案攜茶爐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為末,置于磨令細,以羅羅之,候湯將如蟹眼,量客眾寡,投數(shù)匕入于巨甌。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頭雨腳,分與啜甌,置之竹架,童子捧獻于前。"
2.黃龍德 : "烹點得應,云腳漸開,乳花溝面"。
3.許次紓 : "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闪钏?。
4.張 源 : "雪濤為上,翠濤為中,黃濤為下"。
5.文必正 : "淺甌吹雪試新茶"。
歷史上對一盞茶湯"湯花變幻"的現(xiàn)象,沒有圖案,專著留存,現(xiàn)代只能參考古籍有關記載,用現(xiàn)代的茶品和物理方法去恢復,還原一盞茶湯的變幻現(xiàn)象。
這種對"湯花變幻"現(xiàn)象,各個歷史時期的叫法是不同的。
1,宋以前對"湯花變幻"現(xiàn)象叫茶百戲,乳妖等。
2,北宋時期這種玩茶飲茶方式進入宮廷士大夫階層,對"湯花變幻"的說法比較文雅。諸如:瓊花,乳花,雪花,沒骨畫等等,統(tǒng)稱點茶。
3.南宋時期把"湯花變幻"過程中加入雜耍技巧,稱之謂分茶。分茶記臷于?武林舊事?,收錄于?中國百戲史話?。
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古人的蹤跡 ,共同從史書中的點滴去探索: 一盞茶湯湯花的千年變幻。
(作者:彭克榮。刊載于《茶博覽》2018第十期)
圖片為作者和學生的點茶作品。
4. 宋朝喝茶方式
宋代飲茶方式,在北宋初期不是以飲用煎茶為主,但方法已較煎茶有所簡化,如碾茶之前的灸茶,已不如唐代那么強調,主張視茶而行。以后,用煎茶法飲茶逐漸為宋人摒棄,點茶法成了當時的主要方法。
宋代的點茶法較之唐代有所發(fā)展。宋代“點茶”法是將研細后的茶末放在茶盞中,先沖入少許沸水點泡,把茶末調勻,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特別的竹絲子帚)去拂,調勻茶而后飲用。宋代飲茶講究欣賞茶葉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湯中加入香料和調味品,是進入清飲方式的開端。
宋代為評比茶的品質,興起“斗茶”之風,當時在閩北一帶最為盛行。宋代詩人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就生動描寫了當時斗茶的盛況是“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5. 宋朝吃茶文化
宋代在荊南府 (江陵)、漢陽軍、蘄口、無為軍、真州、海州設6個榷貨務收晌茶葉,仁宗中葉每年收購額即達573萬斤,又在淮南鞍、黃、廬、舒、光、壽六州設13個茶場,年產茶葉480萬斤。僅此二項即達1053萬斤,實際產量遠遠超過此數(shù)。
北宋中葉張隱直任懷寧縣令,境內“羅原〔源〕茶場戶歲輸百萬〔斤〕”,而沈括所記該場賣茶額僅18.5萬斤,只有產量的1/5。按此比例估算,北宋茶葉產量當在四五千萬斤之間。1086年(元枯元年),呂陶說“蜀茶多約三千萬斤”,再據(jù)《宋史·食貨志》統(tǒng)計,東南地區(qū)政府每年收茶2306萬斤,這二項合計,北宋年產茶葉確在5000萬斤左右。
6. 北宋吃茶
在中國茶文化發(fā)展歷程中,宋代茶飲是最為活躍和講究的。
宋朝人的茶葉多以團茶、餅茶為主,在前段時間電視劇《知否》中我們也看到喝茶之前要把茶擂開、碾碎、然后在篩末,煮水,最后開始點茶。這就起宋朝人最常用的飲茶方式——點茶。
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一個時代。宋微宗趙信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那時無論皇宮貴族到士大夫都喜愛茶道。
宋代斗茶之風極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斗茶是一種茶葉品質之間的比較,最早應用于貢茶的選購和市場價格的競爭,因而斗茶又稱“茗戰(zhàn)”。
斗茶主要是看茶水的顏色,茶湯色澤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依而次之。二是看湯花保持的時間,保持長而貼盞不退為勝,湯花退較快先出現(xiàn)水痕則為輸。
如果說斗茶太功利,那么分茶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將茶粉放入茶盞注入沸水,用茶筅擊打茶湯,茶湯表面會泛起茶沫,再次注入沸水,茶湯與茶盞 會幻化出許多美麗的圖案,形成一幅幅美麗的水墨畫,不同的茶具會有不同的效果,宋代茶飲對茶具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這也促進了宋代瓷器的發(fā)展。
其實,拋開這些形式不談。品茶,品的不過就是一份閑情逸致。若心無旁騖,即使是喝白開水也能品出一股清甜;心焦氣躁,則香茗入口也化作苦澀。
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這里是吹泡泡的豬,歡迎各位同好指點交流探討,敬請關注。
7. 宋朝飲食茶點
古代對于餐館的稱謂有:
1.酒店;飯鋪;飯館。 《水滸傳》第四三回:“[ 李逵 ]走到巳牌時分,看看肚里又饑又渴,四下里都是山徑小路,不見有一個酒店、飯店?!薄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四回:“因為我所有的就是這一筆銀子,我若不領出來,客店、飯店里欠下的錢沒得還?!卑?《街》詩:“豆腐店改為飯店、雜貨鋪變成旅館?!?/p>
2. 客棧;旅館。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日沒有便船,只得到飯店權宿。”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行李一擱在飯店里,便到處的找你?!苯穸嘀篙^大而設備好的旅館。 巴金 《中國人》:“我們 中國 作家代表團在 巴黎 新安江飯店和當?shù)貎S胞會見?!?/p>
3.客舍,周代。為了便于 71 個諸侯國向王家納貢和朝見,在交通要道處,修筑了供客人投宿的“客舍”。這些驛站或客舍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住宿設施。主要是為了滿足辦理各種公務、商務和外交、軍事人員的基本生存需要——食宿而設立的。
兩漢中期,對外貿易的日益發(fā)展,長安城內建造起 180 多所“群郗”,供外國使者和商人食宿。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邸店”,供客商食宿、存貨和交易。宋朝出現(xiàn)了眾多的“同文館”、“大同館、“來賓館”,等旅館。這些住宿設施不但提供客房,還提供酒菜飯食,晚上還有熱水洗身,可以說這些民間的客店和旅館,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飯店的雛形。
古代還有很多餐館的稱謂,如:驛站、飯莊、酒肆等等。
8. 宋朝人吃茶
頌古二十五首·趙州吃茶去
朝代:宋朝|作者:釋崇岳
趙州吃茶去,毒蛇橫古路。踏著乃知非,佛也不堪做。
這是一首和尚做的富有禪意的詩。詩中有個典故
吃茶去的由來:
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壁w州禪師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jīng)來過?!?/p>
趙州禪師說:“吃茶去!”這時,引領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jiān)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么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稱呼了監(jiān)院的名字,監(jiān)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9. 宋朝怎么喝茶點茶
宋徽宗點茶的五大步驟程式。
公元1120年,蔡京在《延福宮曲宴記》記敘宋徽宗點茶整個過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執(zhí)親王等,曲宴于延福宮,……次詣平成殿,鳳燭龍燈燦然,晝,奇?zhèn)トf狀不可名言,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傾,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顧群臣曰:此是布茶。飲畢,皆頓首謝?!?/p>
其中:
1,上命近待取茶具……準備點茶。
2,親手注湯擊拂……開始點茶。
3,白乳浮盞……擊拂成乳。
4,而如疏星淡月……出現(xiàn)畫面。
5,飲畢,皆頓首謝……分飲。
因此整個過程為,佈席,點茶,成乳,成畫,分飲等五大步驟。
(插圖,蔡京書法)
第一步,取茶具。……準備點茶。
點茶茶具,按目前現(xiàn)有資料,有風爐,湯瓶,茶筅,建盞,盞托,茶匙,茶勺,茶粉瓶,分飲茶盞等。
(插圖,比賽茶席具)
第二步,注湯擊拂?!_始點茶。
1,注湯。
注湯分靜注和動注。
靜注,茶藝師一手扶盞將茶盞置于臺面,另一手持壺注湯。
動注,又分單動注和多動注,其難度極大,往往在注湯過程中會出現(xiàn)瞬間散滅的茶變之變。
單動注,茶藝師一手托盞受湯,另一手持壺注湯。
多動注,由受茶者雙手托盞,茶藝師一手持筅擊拂,另一手持壺注湯。
在注湯過程中,茶藝師須根據(jù)湯面變化,調整注湯手法,完成“注湯幻茶”。
實踐操作過程中,注湯手法有:環(huán)注法,半環(huán)注,點注法,滴注法,抖注法,推注法,飄注法,淋注法等八大注湯手法,讓盞動,湯動,水動,壺動,通過人動實現(xiàn)動態(tài)平衡,使湯面茶變之變的“湯紋水脈”變幻無窮。
(插圖注湯圖,云龍圖,鳳展翅圖)
2,擊拂。
擊拂過程中四指持筅,指不露縫。
作W或M型往復擊拂運動。
在擊拂過程中分底層,中層,上層根據(jù)湯面變化分層擊拂。
腕動臂不動,要求是和練習古琴,鋼琴,月琴,琵琶等樂器手法是一樣的。
如果你一時半會練不規(guī)范,那么你先用二根筷子練起來,若二根筷子能打到白乳浮、盞,那么這時候一把茶筅在你手上會變得“得心應手”。
(擊拂圖,持筅圖,筷子擊拂圖)
第三步,白乳浮盞?!瓝舴鞒扇?。
從目前看,能“少傾,白乳浮盞”的茶品質量非常好,《大觀茶論》云“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茶湯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白乳浮盞”現(xiàn)象,史書上都有記載,西晉杜育的“煥如積雪”。唐陸羽的“薄者曰沫,厚者曰餑,輕細者曰花,花,如棗花飄飄然于環(huán)池之上,…………皤皤然若積雪耳”。所以,“白乳浮盞”是宋代點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點茶是否點得成功的標志之一。
(白乳浮盞圖三幅)
第四步,疏星淡月。……出現(xiàn)畫面。
茶湯經(jīng)高速擊拂,產生大量的沫餑和乳花,特別是“七湯法”擊拂至第四湯,沫餑量開始超過總體積的一半時,而盞底液體也被擊打成顆粒狀水珠,以懸浮狀的形態(tài)存在于沫餑中,隨著擊拂力不停地被送上液面,產生水痕水跡和堆積的乳花產生反差,以致出現(xiàn)水乳交觸奇觀,湯紋水脈不停變化,形成轉眼即逝的動態(tài)畫面,尤如花鳥魚蟲走獸,變幻無窮。
(疏星淡月,魚樂圖,堆雪圖)
“疏星淡月”畫面的出現(xiàn),從另一個側面描述了一位點茶高手信手拈來的奇觀。也表述了宋代點茶在宋徽宗手中達到了時代的巔峰。
第五步,分飲。
宋代點茶,是喝的,把茶點好是為了茶更好喝,啜一口含在口中,隨著氣泡破裂,尤如茶湯在舌尖跳舞,茶香乳香在口腔一齊并發(fā),讓你產生一種“美好而有動感”的享受。而一盞富有詩意般變幻著的畫面的茶湯,進入你的口中,讓你仿佛沉浸在宋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之中。
(分盞圖三張)
蔡京的記述宋徽宗在宮庭點茶宴群臣的《延福宮曲宴記》,其五步法點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宋式點茶”程式。五步之間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氣呵成,直至當我們今天重讀這段文字“……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傾,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直嘆其鬼斧神工。
(文會圖)